2023世界建筑师大会既成了bachelor 的真正结束,也是一次舒缓身心(极限拉练)的旅行。据说下下届也就是2029年会在北京举行,期待可以在不同的重要人生时期与不同国度的人再交流!
个人认为在哥本哈根的城市空间中,最不缺少的是创意,发达国家不考虑造价式的做法真的能实现学生时代课设的异想天开。以行人为本的城市自组织模式与中国大陆有着根本区别,这种有机的生长不仅体现在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上。空间的割裂和生长与人的行为交互、处处被精心设计的节点构图,足以使这个城市在运营中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
笔者也在思考,真的是经济决定了这样一座城市吗?技术,尤其是空间的干预,又在发展的历程和未来占据什么样的地位?从要素流动的角度来看,上层资源汇集了发展速度幂曲线的绝大部分面积,从而重新导向正面加速的循环。如果在这个圈上切开不同跳动点,也许就能呈现如今万花筒一样绽放而又带着文化内在协调性的发展状态——各种文化超越了地理的异质性被连接。
如果将世界的每一个城市都当作图结构进行互联,要素的流动在技术的支持下加速进化,那这样单个城市的复杂性是否又会在更高的系统层面演化,又如何在维持协调(方差)的同时增强独特性(偏差)?可能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话题。也许,STGCN?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