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 Go战胜人类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在本世代的iphone时刻,没有比人制作的工具更能让人恐惧人类本身。在一个巨复杂系统内部,我们时刻扮演着一个个清晰规则指导下混沌行为的集成体。作为现如今以日计的模型和数据幂指数迭代,个体能发挥的力量越来越微弱。不管是以往塑造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工匠、哲人以及艺术家,还是现如今逻辑主义指导的实证科学,我们空间学科对改革从未如此迫切。
最近,城市人口密度以更高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数据,2014年,城市容纳了全球人口的33亿人(54%)。到2050年,大约50亿人(68%)将居住在城市。随着空间虚拟化、数据集成化和通用智能化,以往的城乡建设与管理经验可能已不适用于如今的空间法则。时间、空间和行为的交互产生了新的运行模式,社会的集成数据在算力设施落点的完善过程中就将反过来对社会集体产生新的导向,并重新引导循环。
曾经的人工智能,现在的深度学习。我们因更关注于复杂系统问题的产生机制、运行机理以及预测范式而对越来越准确的权重分配与硅基算力引擎赋予信赖。我们从人类的数据库中不断抽象出人类的判断模式,并赋之以改变原集体结构的权力。在信赖偏差上,社会是否会倾向于周期性重建尚需观察与讨论,但于科学,实际世界的逻辑实证和生命的感性哲学并列而行。智能程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思考,但不能替代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三体》中构思了一种“宇宙社会学”用来描述在时空跨度超级巨大的宇宙空间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法则。两条“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以及文明爆炸和扩张,刘慈欣推导出了技术爆炸和猜疑链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及“黑暗森林”这个宇宙尺度的丛林法则。
未来的AI程序将会形成每个人的数字化外衣,我们需要透过这层外衣才能间接地与外在世界互动。是否在完备的连接主义下,数据会激生数字生命亦或是消亡成另一种形式,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无论是技术人,还是自然人,时代面前没有幸存者。